跳至主要内容

政策发展

香港爱滋病计划

 
2002 - 2005
继往开来阶段
2006 至现在
针对性回应阶段

架构

  • 爱滋病社区论坛成立
  • 爱滋病社区论坛

主要议题

  • 实施最适合爱滋病低感染率情况的针对性干预措施
  • 支援以实证为本的规划制定
  • 将爱滋病预防、教育、治疗以及护理工作与现有的卫生和社会服务活动规划整合
  • 爱滋病信托基金在2006年12月至2008年8月设立了为期两年的特别拨款计划,目标对象为男男性接触者
  • 针对高风险社群的社区性监测系统开始实行,包括男男性接触者爱滋病风险及流行情况调查、性传染病风险及流行情况调查、以及爱滋病预防项目指标调查
  • 每年一次的社区环境提供的自愿辅导及测试服务的内部审计首次於2014年展开

 
1994 - 1997
加强社会参与阶段

1998 - 2001
加强回应阶段

架构

  • 成立红丝带中心
  • 爱滋病顾问局架构重组,辖下有两个委员会

主要议题

  • 发表策略文件《香港防治爱滋病策略》
  • 社会参与更为广泛
  • 多个非政府组织相继成立
  • 加强与中国大陆,区域和国际各方协调与合作
  • 关注及预防爱滋病的教育活动日益扩展
  • 加强监察
  • 彻底检讨香港的爱滋病计划
  • 发表《香港爱滋病策略:一九九九年至二零零一年》
  • 透过社群策划进程扩大回应范围
  • 与国内和国际机构建立夥伴关系,推进合作的交流,共同回应

 
1984 - 1986
初期回应阶段

1987 - 1989
加强公众教育阶段
1990 - 1993
巩固阶段

架构

  • 爱滋病专家委员会
  • 爱滋病科学工作小组
  • 爱滋病教育及宣传委员会与宣传工作小组
  • 爱滋病顾问局成立,辖下有三个委员会

主要议题

  • 确保提供经过热处理的安全血液制品及供应安全的血液
  • 设立爱滋病病毒感染/爱滋病监测系统
  • 设立爱滋热线,提供辅导及爱滋病病毒抗体测试服务
  • 开展宣传运动
  • 透过传媒广泛宣传
  • 爱滋病教育活动及人员培训
  • 爱滋病辅导及临床服务
  • 精简本港爱滋病预防、护理及控制计划的运作
  • 加强爱滋病病毒感染/爱滋病监测系统
  • 推行爱滋病的社会教育
  • 首个爱滋病非政府组织成立
  • 设立爱滋病信托基金
  • 红丝带中心
  • HIV测试服务网站
  • 男同志预防爱滋病资讯网站